您当前所在位置:重庆自考网   /   备考试题   /   

2022年自考28052儿童发展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2-06-11 15:52                       关注次数:                      

自考复习需要重视考试大纲,考试命题是围绕大纲来的,所以复习一定要紧扣考试大纲,再结合考试大纲来弄懂重点、难点、疑点。因为考试大纲一般都是含有命题来指导思想工作、考试范围、命题要求等重要信息。为了辅助各位考生学习,重庆自考网自考频道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2年自考28052儿童发展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年自考28052儿童发展复习资料

I、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儿童发展》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设置该专业课程的自学和考试,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考试者对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基础理论的掌握,以及将儿童发展心理学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课程内容以阐述个体心理的发展为主线,以认知和社会化为维度。在深刻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将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相结合,不仅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发展模式、原因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而且也提出了一些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将儿童发展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标要求是: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基本框架;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了解儿童所处的生态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通过对总论部分的学习,了解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历史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2.通过对认知和语言的发展部分的学习,了解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以及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的早期研究,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此外,还要了解儿童认知研究的最新进展,如信息加工理论和儿童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研究。了解儿童语言与智力的发展。

3.通过对情绪、个性的社会化部分的学习,了解儿童情绪的发展、个性的发展模式和影响因素,了解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了解儿童交往的发展和道德的发展情况。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导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发展历史及课题来源,明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上常见的几种方法,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涵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第二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一、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

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

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第三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二、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三、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考核知识点]

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涵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课题来源。

4.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存在的三个阶段。

5.西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

6.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考核要求]

一、概述

1.识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2.领会: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应用:能够根据儿童心理研究的问题的三个来源选择自己做儿童心理研究的问题。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识记: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存在的三个阶段及其各阶段理论的要点。

2.领会: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关于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等基本理论问题的基本内容。

3.应用:通过对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存在的绝对决定论、共同决定论及相同决定论等理论的比较,认识关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的理论的发展趋向。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

1.识记: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领会: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的三个时期及代表性理论、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四、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识记:横向研究的概念、纵向研究的概念、跨文化研究的概念。

2.领会: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三种研究方法各自的特点。

3.应用: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比较分析、一些研究课题使用的研究法及这样选择的理由。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物遗传的过程,胎儿的发育过程以及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明确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及动作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明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从儿童心理发展伊始就纠缠在一起,共同影响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一、染色体、DNA和基因

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三、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

四、蛋白质的合成

五、显性和隐性基因

六、遗传疾病

第二节 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

一、胎儿的发育过程

二、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第三节 儿童身体、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身体的发展

二、儿童大脑和神经的发展

第四节 儿童动作的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规律

二、动作发展的阶段

三、动作发展的训练

[考核知识点]

1.生命的遗传过程。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相互关系。

3.遗传疾病的一般产生原因

4.胎儿的发育过程。

5.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6.儿童身体的规律与特点。

7.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8.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9.儿童动作技能的训练和掌握。

[考核要求]

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1.识记:染色体的概念、DNA的概念、基因的概念、受精作用的概念、DNA的生成方式、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碱基互补原理的概念、减数分裂的概念、等位基因的概念、显性基因的概念、隐性基因的概念、基因突变的概念、染色体异常的概念。

2.领会:生命的遗传过程、受精作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本物质、显性和隐性基因在遗传中所起的作用、几种遗传疾病的成因。

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

1.识记:胎儿的发育过程经历的几个时期。

2.领会: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三、儿童身体、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

1.识记:儿童的生长四个显著的时期、头尾原则的概念、近远原则的概念、足趾反射、抓握反射、游泳反射、惊跳反射、强直的颈反射。

2.领会:儿童大脑和神经的发展的一般规律、脑的反射的意义。

四、儿童动作的发展

1.识记:动作发展的规律、动作发展的阶段、成熟早期年龄的概念、常模年龄的概念、成熟晚期年龄的概念。

2.领会:手的动作的发展、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3.应用:根据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动作训练的最佳时机的选择。

第三章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婴幼儿感觉及知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明确针对婴幼儿不能充分使用言语表达这一特点而使用的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二、视觉的发展

三、听觉的发展

四、嗅觉的发展

第二节 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一、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

三、空间知觉

四、时间知觉

五、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

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2.婴幼儿视觉的基本发展状况。

3.婴幼儿听觉的基本发展状况。

4.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5.关于婴幼儿感觉发展的一些经典实验:如视崖实验、鲍厄研究婴儿视觉世界的方法、范茨研究婴儿形状知觉的实验设计等等。

6.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考核要求]

一、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1.识记:反射行为的概念、定向反射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概念、视觉偏爱的概念、视敏度的概念、视觉恒常性。

2.领会: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婴幼儿视觉及听觉的基本发展状况、婴幼儿嗅觉的发展情况。

二、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1.识记:空间知觉的概念、视觉恒常性的概念、深度知觉的概念、方位知觉的概念、观察与观察力的概念、时间知觉的概念。

2.领会:儿童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儿童色形两维感知的发展、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的发展特征;视崖实验;范茨研究婴儿形状知觉的实验设计;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情况;幼儿观察力初步形成的具体表现的四个方面。

3.应用:能根据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规律,观察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第四章 儿童认知发展:传统研究的视角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机能模型与发展模型,掌握皮亚杰关于认知各阶段的特点,了解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发展领域做出的贡献及其不足;了解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了解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掌握最近发展区理论,尝试将维果茨基的心理研究应用于教育实践;了解布鲁纳关于表征模式、语言发展与儿童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尝试将布鲁纳的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一、皮亚杰的认知机能模型:同化——顺化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模型:同化——顺化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四、皮亚杰理论所面临的挑战

五、对皮亚杰理论的简评

第二节 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一、社会文化理论与语言发展

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四、维果茨基的研究在教育中的应用

五、对维果茨基研究的简述

第三节 布鲁纳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一、布鲁纳的建构主义观

二、表征模式与认知发展

三、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

四、布鲁纳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五、对布鲁纳研究的简述

[考核知识点]

1.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机能模型与发展模型。

2.皮亚杰对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发展阶段的特征。。

3.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高级心理机能学说。

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5.布鲁纳的表征模式、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

6.布鲁纳的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一、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机能模型与发展模型。

[考核要求]

一、皮亚杰的认知理论

1.识记:皮亚杰的各思维发展阶段的名称、发生认识论、自我中心、前运算、心理表征、守恒、可逆性、传递性、的概念。

2.领会:皮亚杰的各思维发展阶段的特征、同化和顺化的作用、同化和顺化的关系、儿童掌握各种守恒的次序,运算的含义。

3.应用:分析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贡献与不足之处,分析皮亚杰的经典实验。

二、维果茨基的认知理论

1.识记:维果茨基的符号工具、初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概念。

2.领会:思维与语言发展的阶段,最近发展区理论。

3.应用:分析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运用。

三、布鲁纳的认知理论

1.领会:布鲁纳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

2.应用:布鲁纳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运用。

第五章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新进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个体从环境中获取信息时所用的基本的信息加工技能,以及记忆中信息被操作、加工和组织的方式。了解西格勒的特定任务信息加工分析,了解儿童记忆发展,了解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研究、儿童数能力的发展,并学习把这些基本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儿童期的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

一、信息加工理论的一般观点

二、西格勒的信息加工理论:特定任务的信息加工分析

三、儿童记忆的发展研究

四、信息加工研究简评

第二节 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研究

一、心理理论的发展研究

二、儿童数能力的发展

三、关于领域特殊性研究的评价

[考核知识点]

1.记忆的信息加工流程图。

2.西格勒的天平秤任务。

3.儿童记忆的发展。

4.心理理论的发展研究。

5.儿童数能力的发展。

[考核要求]

一、信息加工理论

l.识记:记忆的信息加工流程图,婴儿的记忆,元记忆,。

2.领会:西格勒的天平秤任务,记忆策略的典型发展过程,知识对记忆的影响。

3.应用:元记忆与记忆的关系,记忆容量、利用策略的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二、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研究

1.识记:心理理论,错误信念任务,心理理论发展的理论,儿童数能力。

2.领会:儿童对错误信念的认识,儿童的数值推理原则。

3.应用:儿童计数原则的实际运用。

第六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学习内容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个体获得语言的整个发展过程,包括语音发展、词汇发展、句子发展、语用技能的发展,理解儿童语言获得理论,了解各派理论的合理观点及存在的问题。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语音发展

一、语音知觉

二、语音产生

第二节 词汇发展

一、儿童词汇的增加

二、儿童早期词汇使用的扩大和缩小

三、儿童对几种词类的掌握

第三节 句子发展

一、句子的产生

二、句子的理解

第四节 语用技能的发展

一、选择和调节

二、会话和连贯

第五节 语言获得理论

一、学习论

二、先天论

三、相互作用论

[考核知识点]

1.儿童语音的发展。

2.儿童词汇的发展。

3.儿童句子的发展。

4.儿童语用技能的发展。

5.学习论、先天论、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三种语言获得理论的内容。

[考核要求]

一、语音发展

1、识记:反射性发声,牙牙学语。

2、领会:儿童的语音规则。

二、词汇发展

1.领会:

1)儿童在使用词的过程出现的词义扩张的表现、儿童在使用词的过程中出现的词义缩小的表现。

2)儿童使用形容词发展过程的特点、儿童对时间词的理解、儿童对人称代词的理解的发展、幼儿对物量词的使用状况。

2.应用:能够从实践中找出支持本节理论的实例。

三、句子发展

1.识记:不完整句的概念、单词句的概念、电报句的概念、事件可能性策略、词序策略、非语言策略。

2.领会:儿童理解句子与使用句子的特点,儿童句子理解策略。

3.应用:能够从实践中找出支持本节理论的实例。

四、语用技能的发展

1.领会:儿童语用技能的选择与调节、会话和连贯。

2.应用:能够从实践中找出支持本节理论的实例。

五、语言获得的理论

1.识记:语言获得装置的概念。

2.领会:学习论、先天论、相互作用论三种语言获得理论的内容。

3.应用:学习论、先天论、相互作用论三种语言获得理论的对比。

第七章 儿童智力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关于智力的一般理解,理解几种主要的智力理论;明确智力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及智力发展、变化的因素分析,知道智力发展存在的个别差异;懂得智力测验的基本性质,知道几种常见的智力测验。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智力的一般概念

一、智力的定义

二、智力的理论

第二节 智力的发展

一、智力的成长曲线

二、智商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三、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四、影响智力的因素

第三节 智力测验

一、智力测验的条件

二、著名智力测验介绍

二、使用智力测验的注意事项

[考核知识点]

1.对智力的一般理解及智力的一般理论。

2.智力的稳定性、可变性、差异性

3.智力的生长曲线及影响智力的因素

4.四种常见的智力测验。

5.智力测验的条件及使用智力测验的注意事项。

[考核要求]

一、智力的一般概念

1.识记:智力、一般因素,特殊因素。

2.领会:二因素说、瑟斯顿七因素说、吉尔福德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三元智力理论、智力的PASS模型。

3.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应用。

二、智力的发展

1.识记:智商、智力的成长曲线。

2.领会: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影响智力的因素

三、智力测验

1.识记:智力测验、几种常见的智力测验的名称。

2.领会:智力测验的条件、四种常见智力测验的内涵、使用智力测验的注意事项。

第八章 儿童情绪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状况及几种儿童情绪获得的理论假设,理解早期情绪对后期的社会行为有什么影响,明确儿童道德感、理智感及美感等高级情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这些高级情感对儿童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意义,掌握对儿童一些消极的情绪加以克服的方法,并学习把这些理论用于实际工作。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

一、情绪的功能

二、情绪的分类

三、情绪的组成成分

四、情感智力和健康情绪的特征

第二节 儿童情绪的发展

一、婴儿的情绪

二、幼儿的情绪

三、小学生的情绪

四、青少年情绪

五、儿童害怕的发展与克服方法

第三节 儿童情绪的获得

一、学习理论

二、知觉再认理论

三、社会认知理论

[考核知识点]

1.情绪的功能与分类

2.情绪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3.情感智力和健康情绪的特征

4.婴儿的情绪表达、情绪识别、情绪体验与情绪调节

5.幼儿、小学生、青少年情绪

6.儿童害怕的发展与克服方法

7.学习理论、知觉再认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这三种情绪获得理论的基本内容。

[考核要求]

一、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

1.识记:情绪的概念、情绪的组成成分、情感智力、情绪能力。

2.领会:情绪的功能 、情绪的组成成分相互之间的关系

3.应用:健康情绪的特征与培养

二、儿童情绪的发展

1.识记:怯生的概念、对抗性条件作用的概念、系统脱敏法的概念、模特塑造法的概念、认知疗法的概念。

2.领会:婴儿的情绪表达、情绪识别、情绪体验与情绪调节,影响婴儿怯生的因素、儿童害怕发展的年龄特点,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

3.应用:害怕的预防及运用所学方法帮助儿童克服害怕。

三、儿童情绪的获得

1.识记:情绪的社会适应力。

2.领会:学习理论、知觉再认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这三种情绪获得理论的基本内容;希伯对黑猩猩所作的经典实验。

第八章 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习内容和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两个对儿童发展有影响的个性理论,理解影响儿童形成不同个性的生物学因素及家庭这个社会化动因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明确作为个性组成部分的自我意识是如何发展的,初步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看待儿童个性的发展和差异,并对儿童个性形成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积极主动的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三、心理测量关于人格特质的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第二节 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一、最初的个性或气质。

二、体貌与体格的影响

三、成熟速率的影响

第三节 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一、个性发展与社会化过程

二、家庭对个性发展的影响

三、家庭的物理环境

四、电视和因特网的影响

第四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3.对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比较。

4.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5.儿童最初呈现的个性或气质类型。

6.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考核要求]

一、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

1.识记:个性的概念、自居作用、恋母情结、恋父情结、自我同一感、同一感危机、同一性拒斥、同一性混乱。

2.领会:顺利实现同一感的关键、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的主要内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3.应用:对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比较和简评;针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谈一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儿童发展的个性。

二、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1.识记:儿童最初呈现的个性或气质类型

2.领会:最初的气质、体貌体格以及成熟速率是怎样影响人的个性发展的。

三、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1.识记:父母教养类型及其特征、家庭的物理环境的概念、家庭结构。

2.领会:家庭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主要场所、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发展的关系、针对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发展进行的研究、离异家庭的儿童的表现、父母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造成的影响、家庭结构同儿童个性发展的关系。

3.应用:能结合所学理论谈谈你认为电视对孩子个性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四、自我意识的发展

1.识记:自我意识、假想观众、个人寓言、自我的分化。

2.领会: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第九章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学习内容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性别定型化的过程,理解男女儿童存在的性别差异,明确形成这些差异的各种原因,对双性化人格引发的讨论有所了解,将本章所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教师对儿童性别定型化能够产生的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

一、性别定型化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

一、性别差异的表现

二、性别定型化理论

三、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四、父母、教师、同伴和媒体对儿童性别差异的影响

五、双性化与无性教育

[考核知识点]

1.儿童性别定型化的过程。

2.性别定型化的几种理论。

3.生物学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4.现代心理学对儿童性别定型化的研究的三个显著变化。

5.性别差异产生的社会因素分析。

6.双性化与无性教育。

[考核要求]

一、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

1.识记:性别、性别角色、性别同一、性别角色同一、性别定型。

2.领会: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

二、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

1.领会:性别差异的表现、性别定型化的几种理论、生物学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双性化与无性教育、父母、教师、同伴和媒体对儿童性别差异的影响。

2.应用:将本章所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谈谈自己作为教师对儿童性别定型化能够产生的影响。

第十一章 儿童交往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早期与照料者之间形成的关系的性质及类型,理解不同亲子依恋类型形成的原因和几种关于依恋的理论,明确同伴对于儿童交往发展的意义及同伴关系发展的模式,进一步明确如何提高儿童的交往技能,学会将本章的知识初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学习内容]

第一节 依恋:最早出现的关系

一、依恋的含义和发展过程

二、依恋的测量和类型

三、依恋的理论

四、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第二节 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一、同伴的作用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

三、社会交往技能的学习

第三节 游戏与交往技能

一、游戏的理论

二、游戏的种类

三、游戏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

1.依恋的含义与发展的过程。

2.婴幼儿依恋的不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3.依恋形成理论的基本内容。

4.哈洛的罗猴实验的主要过程和结论。

5.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6.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7.同伴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8.游戏与交往技能的关系。

9.几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内容。

10.社会交往的技能训练。

[考核要求]

一、依恋

1.识记:依恋的概念、印刻、皮肤饥饿。

2.领会:依恋发展的过程、婴儿的依恋行为表现得最明显的情景、婴幼儿依恋的不同类型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依恋形成的习性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依恋形成的心理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依恋形成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依恋形成的认知理论的基本内容、哈洛的罗猴实验的主要过程和结论。

3.应用:根据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促进生活中婴幼儿安全依恋的形成。

二、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1.识记:观点采择、同伴、同伴地位、假想的伙伴友谊。赛尔曼将友谊发展分为的五个阶段、同伴地位的划分标准、赛尔曼将角色采择分为五个阶段。

2.领会:同伴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

3.应用:通过学习本章社会交往的技能训练技术,初步学习帮助学生提高社会交往技能。

三、游戏与交往技能

1.识记:按社会化程度对儿童游戏进行的分类、创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

2.领会: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想象性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儿童想象性游戏的发展规律。几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内容。

3.应用:在日常实践中,通过游戏观察并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

第十二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两种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理论,理解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及儿童节、道德行为的培养训练,明确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过程,掌握儿童的自我控制的测量问题。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节 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道德行为会依情境而变化吗

三、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第三节 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一、道德情感的三种形式

二、良心与道德的内化

三、移情

四、羞愧感

第四节 儿童的自我控制

一、自我控制的测量

二、自我控制的训练

三、自我控制度

[考核知识点]

1.皮亚杰对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的发展情况的研究。

2.皮亚杰对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执行的发展情况的研究。

3.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4.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5.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道德判断转化的因素。

6.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7.控制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8.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9.自我控制的几种训练方法。

10.自我控制的测量。

[考核要求]

一、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1.识记: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道德行为、他律道德、自律道德、道德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的两个方面、儿童的道德认知包括的方面、谈话法。

2.领会:皮亚杰对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的发展情况的研究、皮亚杰对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执行的发展情况的研究、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道德判断转化的因素、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研究方法。

二、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1.识记:观察学习的概念、替代强化的概念、自我强化的概念、攻击性行为的概念、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2.领会:控制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方法、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3.应用: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用于实际工作,发展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三、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1.识记:道德感、移情、羞愧感。

2.领会:儿童道德情感的三种形式、良心与道德的内化、移情的认知成分与情感成分。

四、儿童的自我控制

1.识记:延缓满足的概念、自我控制的几种训练方法、弹性儿童的概念、自我控制度的概念。

2.应用:初步学习应用本章的自我控制训练技术对儿童进行自我控制训练,培养学生适宜的自我控制度。

第十三章 儿童发展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理解儿童攻击行为、退缩行为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性别差异、训练方式。了解儿童与学业有关的注意和焦虑,了解儿童和青少年逆反,儿童说谎。了解青少年、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关系,了解青少年自杀和抑郁。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攻击与退缩

一、攻击行为

二、人际退缩

第二节 与学业有关的问题——注意和焦虑

一、注意力

二、焦虑

第三节 儿童和青少年逆反

一、第一逆反期——幼儿期

二、第二逆反期——青春期

第四节 说谎

一、儿童说谎的发展研究

二、心理理论——儿童说谎的心理成熟水平

三、儿童说谎的原因

四、对儿童的说谎行为进行教育的建议

第五节 青少年、计算机与互联网

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二、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担忧

三、对青少年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管理和控制

第六节 青少年抑郁和自杀

一、青少年抑郁

二、自杀

三、青少年自杀预防和干预

[考核知识点]

1.攻击与退缩。

2.注意和焦虑。

3.儿童和青少年逆反。

4.儿童说谎的发展研究。

5.青少年、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关系。

6.青少年抑郁和自杀。

[考核要求]

一、攻击与退缩

1.识记:攻击行为、人际退缩

2.领会:理解儿童攻击行为、退缩行为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性别差异、训练方式。

二、注意和焦虑

1.识记:考试焦虑

2.领会: 焦虑与作业水平的关系、与考试焦虑水平相关的因素

3.应用:结合各年龄段儿童注意发展特点进行注意力培养,如何降低考试焦虑。

三、儿童和青少年逆反

1.识记:逆反。

2.领会:幼儿逆反的表现、青少年逆反的原因。

3.应用:如何面对逆反的幼儿,如何对青少年逆反进行积极引导。

四、儿童说谎的发展研究

1.识记:说谎

2.领会:理解说谎认知与说谎行为的关系,儿童说谎的成因。

3.应用:对儿童的说谎行为进行教育。

五、青少年、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关系。

1.识记:网络成瘾。

2.领会:网络成瘾的六个特征。

六、青少年抑郁和自杀。

1.识记:青少年抑郁、自杀。

2.应用:如何预防青少年抑郁和自杀。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版)》,刘金花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重庆自考网还为各位考生提供【重庆自考自考题库】【重庆自考自考真题下载】【自考题库app下载】三大刷题工具,有需要的考生也可点击查看。


预报名